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五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12/9/24 15:42:23|点击数: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东南地区的海洋环境与沿海社会

  曾少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生态环境多样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充分地利用了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性特征,说明东南沿海社会发展与海洋环境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东南地区;海洋环境;沿海社会

 

  生计方式与民族关系变迁

  ——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山区基诺族和坝区傣族的关系为例

  郭家骥

  (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由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物产不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山区的基诺族和坝区的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生计方式和互利互惠、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格局。随着橡胶引种成功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橡胶的大规模发展,橡胶种植业取代传统生计方式成为山区和坝区共同的、单一的支柱产业,导致传统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改变,并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会成为影响西双版纳未来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山区基诺族;坝区傣族;生计方式;橡胶种植;民族关系变迁

 

  人类学视野中的南诏大理国佛教信仰

  张海超1, 徐 敏2

  (1. 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91;

  2.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教研室,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尽管密宗的阿吒力信仰十分兴盛,但对大理佛教信仰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密宗,显宗的华严、禅宗等在古代的大理也都有自己的传承。显密宗支之间很早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它们在师承、僧伽组织形式以及修行方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同时,由于基本的佛教思想是共享的,显密结合的流传方式是南诏大理国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由于僧侣也兼学儒家经典,他们的社会角色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佛教;密宗;阿吒力;白族;南诏大理国

 

  拉祜族跨境迁徙与互动中的宗教因素分析

  张锦鹏

  (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追溯拉祜族跨境迁徙历史,主要有三次大规模从中国向境外的迁徙活动,其中有两次直接受宗教因素的影响。在缅甸生活的拉祜族向泰国的迁徙,也明显受到宗教力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交流依然是中、缅、泰拉祜族跨境互动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中、泰之间的拉祜族因亲缘关系和贸易而关系交流互动的几乎没有,惟一呈现出来的是基督教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宗教因素之所以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拉祜族跨境流动,与拉祜族整个族群社会的发展进程缓慢和个体力量薄弱有关。宗教介入拉祜族社会之后,很快产生出集体意识,对个体形成庇护关系,促进了族群的社会整合。从逃避战争追随宗教领袖的迁徙到受宗教团体影响的族群跨境迁徙和互动,反映了拉祜族个体对集体或组织化力量强烈依赖的主观期待性和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拉祜族;迁徙;跨境互动;集体意识;社会整合

 

  拉祜族扩塔节的文化内涵和当代意义

  苏翠薇

  (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 宗教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拉祜族扩塔节是拉祜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拉祜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存智慧。从民族志和文化象征视野分析扩塔节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扩塔节是拉祜族划分旧岁与新岁的节点,是追求美好事物的节点,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点,是倡导人与人和谐的节点,是倡导人与社会和谐的节点。目前,传统的扩塔节旧命维新,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拉祜族 ; 扩塔节;文化内涵;当代意义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生态批判

  王聪聪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方面来揭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自然的优先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还通过对物质变换裂缝的深刻批判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马克思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其生态批判至今仍具有生命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批判;人化自然观

 

  回溯·交汇·预构:康德、福柯启蒙思想现代性品格

  李西泽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康德启蒙思想志趣揭示了人类自由地运用自己天赋的理性对现实予以思考和改造,福柯启蒙精神意旨关涉了人们自身从历史性存在的反思中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启蒙与现代性的交汇意在构筑全新现代知识体系,鼎新现代社会观念,建构现代社会运行秩序。当代中国进行的启蒙之预构维度旨在继续秉持解放思想的理念,重塑理性的本真精神,建构公正良好的社会规则与秩序。

  关键词:启蒙思想;理性;批判;现代性;中国社会

 

  先秦儒家人性论重释

  张炳尉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摘要:先秦诸儒的人性理论被不断误解以致聚讼纷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人性的定义各不相同,并且从属于道德建构的不同层面。先秦诸儒对道德根源的探索,经历了由天命到天生再到后天人为三次层面选择的演化;与之相应,作为道德建构的重要途径,他们对人性的定义也经历了从生来固有到价值取向、自足无待再回到生来固有的三次演化。对此,后学长期缺乏深解。至宋儒出,始能综合道德建构的各层面与人性诸义,创立新的性命理论体系。考察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在其新体系中对旧说的安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先秦人性诸说的理论效力与局限。

  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性论;道德建构

 

  民族复兴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转换和提升

  温小勇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转换和提升;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深刻洞察西方现代文化的资本主义本质和逐利主义取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沉溺于传统而丢掉活力,也不可全盘西化而失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互补,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源泉的滋养和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民族复兴;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转换和提升

 

  理性道德论的困境及出路初探

  姬海涛

  (南开大学 哲学院, 天津 300071)

  摘要:现今道德建设的诸多困境与理性和道德的非法结合有直接关系,道德的本质与现行理性的本质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因此必须在人类现实的生活中、实践中规约和改善我们现今的理性,才能实现理性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道德困境;理性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实践生活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王 慎1, 卢国琪2

  (1.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南京审计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江苏 南京 211815)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的各个要素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辉,哲学是智慧之学,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富有智慧的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哲学光辉;富有智慧的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基本经验

  于 霞, 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在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必须立足国情;城乡统筹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方法;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物质前提;以人为本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基本经验,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十六大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成就;经验

 

  卫生一体化:概念、特征与意义

  李小华, 董 军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卫生一体化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概念,理想的卫生一体化状态是卫生体系的功能、组织机构、服务全面一体化状态。卫生一体化以提供理想的卫生服务为最终目标,依赖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合作、协调与协作机制实现,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含义不同。卫生一体化能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健康产出;能促使医疗卫生费用降低,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有利于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卫生;一体化;协作

 

  论国际核危机的第三方管理

  程晓勇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国际核危机第三方管理是拥有资源和牵扯利益的第三方与核危机当事各方的复杂互动,其意义在于当国际核危机无法由当事国自己解决时,由外部力量介入提供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其目的是要改变核危机各方互动的四个关键因素:概念、方式、目标和行为。即转变核危机当事方之间“ 零和”博弈的观念为“共赢”的认知;促使核危机当事方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处理问题;帮助核危机当事方理性设定务实的目标;鼓励各方提出建设性的行为方式,协助当事国控制核危机,并最终和平解决核危机。

  关键词:国际核危机;核危机管理;第三方管理

 

  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功能及其局限

  宋效峰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全球气候治理的行为主体呈现多元化,其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环境非政府组织能够对国内国际层面的气候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参与解决国际气候争端,并促成功能性的跨国合作。它们通过倡议推动气候政治的社会化,促进新型气候伦理的形成。它们进入联合国体系,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方面的作用日益上升;但受制于自身的局限,目前尚难以与主权国家及政府间国际组织匹敌。作为气候外交的相关方,它们也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全球气候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中国政策性文件的政治学思考

  潘同人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071)

  摘要:政策性文件是公共政策的载体,它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策性文件的存在基础是民主集中制,它的运行过程表现为确定工作重点、成立起草小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领导指示、合法化、贯彻落实,它的实际功能是政治控制、规划蓝图、规范行为、布置任务。

  关键词:政策性文件;存在基础;运行过程;实际功能

 

  人民政协是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

  任中平1, 任若鹏2

  (1.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37002;

  2. 武警部队四川省阿坝支队 政治部, 四川 马尔康 624000)

  摘要: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人民政协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容纳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集合多元的利益诉求,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渠道;提供协商对话的组织平台,是实现各方面利益协调的制度平台。因此,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平台作用,对于实现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民政协;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制度平台

 

  公私观与现代国家成长

  叶麒麟

  (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现代国家的特性在于公私的和谐统一。但由于公私观的差异,中西现代国家成长出现不同的历程图景。具体而言,在“私本位”的公私和谐观影响下,西方现代国家是在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相互增权的进程中生成的。而在“公本位”的传统公私对立观的影响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却不同。一方面,由于受公私对立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显得曲折、坎坷。另一方面,由于“公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呈现出从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扩张,到国家与社会的同构,再到国家对社会的放权从而逐步生成公民社会的历程图景。因此,从公私关系的角度解析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能为解释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公;私;私本位;公本位;现代国家

 

  城市住房群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顾书桂

  (上海社会科学院 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 上海 200020)

  摘要:城市住房群租是市场机制的必然产物,土地财政会加剧城市住房群租的规模与严重程度。城市住房群租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会阻碍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解决城市住房群租问题,需要政府提高消费者支付能力,降低消费者财务负担,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在不提供住房保障的前提下简单取缔城市住房群租,固然能实现政府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却会恶化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环境,激化中国社会矛盾。

  关键词:城市住房群租;土地财政;劳动力再生产

 

  产业政策对中国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相关分析

  潘 亮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上海, 200439)

  摘要:中国企业依然热衷于固定资产投资,且重化工业投资效率低下,由此引发严重产能过剩问题,进而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中国企业投资行为诸多弊端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导向不一致。

  关键词:产业政策;投资行为;投资效率;政府利益

 

  推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考

  阮鸿献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新形势下医药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研发资金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市场开拓等问题,应拓宽融资渠道,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健全支撑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产业集群;保障体系

 

  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粮食贸易的SWOT 分析

  孔志坚

  (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 东南亚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针对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粮食贸易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等因素,云南应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建立境外粮食基地;在跨境经济合作区设立粮食贸易加工仓储区;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粮食企业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云南与这些国家的粮食洽谈会;争取国家支持,构建粮食贸易通道。

  关键词:云南;湄公河流域国家;粮食贸易;SWOT分析

 

  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

  熊景维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智力支撑。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中,存在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职业教育投入偏少、企业平台人才开发效率低、人才机制吸引力较弱等突出问题。高等教育供需双方的经济非理性、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缺位、企业人才开发动力不足、吸引高端人才的制度软环境欠佳是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应倡导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教育消费和投资观,引导和鼓励企业健全内部培训体系与人才开发平台,健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制度软环境。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对策

 

  中日竞争背景下的中泰贸易研究

  屠年松, 刘 蓓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

  摘要: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在泰国市场上,中国仍然落后于日本。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在泰国市场上竞争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出口产品产业链健全的优势;而日本的主要优势是动态比较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直接投资优势。

  关键词:中泰贸易;日泰贸易;贸易竞争

 

  建设项目领导者情绪智力与领导行为的关系研究

  方 建, 符 勇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通过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导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情绪智力和领导行为的维度进行检验,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领导者的情绪智力显著影响领导行为,但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对交易型领导行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关键词:建设项目领导者;情绪智力;领导行为

 

  人间佛教的 “人间性”和“佛教性”

  ——兼论太虚与印顺思想之同异

  胡 勇

  (南京大学 儒佛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650034)

  摘要:人间佛教的理论本质应该包括“人间性”和“佛教性”,“人间性”因为两种不同的“人间”存在而拥有两种“人间性”,使得“佛教性”也呈现出两种形态,这种结构一方面构成人间佛教理论内在的丰富性空间,又让理论建构者可以选择不同诠释路径。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虽同为人间佛教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却因为各自对佛教的本质和人间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使得二人在“人间性”和“佛教性”的认识上呈现出有价值的分歧,实质上发展出人间佛教的两种形态:“太虚-综合的人间佛教”和“印顺-分析的人间佛教”。

  关键词:人间佛教;人间性;佛教性;太虚;印顺

 

  《木氏宦谱》诸版本源流新考

  杨林军

  (西南大学 历史地理所, 重庆  400715)

  摘要::《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关键词::《木氏宦谱》;版本;源流;新考

 

  宋代荐举之弊

  胡 坤

  (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宋代的荐举制度在运行层面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定,即便如此,像求荐公行、鬻卖举状、铨吏因缘为奸等问题仍大量存在。这引起了宋代臣僚们的广泛关注,从其连篇累牍的议论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对宋代荐举之弊加深认识,其意义也就显得较为重要。

  关键词:宋代;荐举;弊端

 

  十六国时期北方豪族的政治境遇

  刘东升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十六国时期胡族君主为了政权统治需要,大量征辟汉族士大夫进入中央政府。但是由于胡族政权权力分配结构和汉族士大夫本身的仕进心态不积极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大多数汉族士大夫仕途不畅。此外,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实力的倒挂,直接导致了胡族君主对汉族士大夫普遍存在着猜忌心理,这也是传统的“夷夏之防”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体现。

  关键词:胡族政权;汉族豪族;仕进心态;民族观念

 

  “普洱茶”得名历史考证

  蒋文中

  (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 历史文献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长期以来,在对云南普洱茶历史的研究中,对普洱茶得名均有一种从古代史料记载一直延续下来的误解,造成了对普洱茶得名及产地研究的不准确。而从大量文献钩沉中对此进一步考证,可以发现过去认为普洱府不产茶,产茶的地点在六大茶山,普洱茶的得名是因为普洱府是茶叶集散地的历史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普洱茶是因出自普洱(今宁洱)普洱山而得名,而普洱地名也因有普洱茶而闻名,从而成为从明清以来普洱茶交易聚散的中心。

  关键词:普洱茶;得名;考证

 

  清末民初的词社与词风

  查紫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词社从南宋后期发源,至清末民初活动达到鼎盛。地域上,江苏、浙江、北京、上海之外,粤闽湘黔等多地也兴起词社;人员上,戈载、“晚清四大家”等词派首领纷纷建社。此时的词社与词派产生密切因果关系,从而引导了当代词风。另外,词社领袖通过提携成员、刊刻词籍、发布词论等方式,在推动词学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而词社活动时间的长短,也对词风变迁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清末民初;词社;晚清四大家;词派

 

  从乾隆诗看清帝国的汉化

  崔 岩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摘要:乾隆诗数量宏富,内容广泛,展示深厚的汉文化功底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特别是其诗呈现其尊奉儒教之真切,毫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儒,足证其汉化之深。近年有西方汉学家提倡所谓“新清史”,挑战汉化之说,强调满洲特性,实为本末倒置,且无视汉化乃清帝国的最终结局。乾隆诗可以作为深入理解乾隆帝汉文化态度与清帝国汉化的重要素材与证据。

  关键词:乾隆诗;汉化;清帝国性质;新清史

 

  经学与中国古代小说观念

  梁爱民

  (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经学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学问,不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法,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价值范式。而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生,既与经学的价值起点重合,又在具体的文本存在方式上与经学和史学共存。经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史学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了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独立存在。小说文体观念、创作观念的成熟,是建立在经学价值基础之上、以史学为中介最终实现的。

  关键词:经学;小说观念;虚构;史学精神

 

  佛经、世俗化和审美:多维视角细读《召树屯》

  陈孟云

  (云南财经大学 东盟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摘要:《召树屯》以佛经文学样式展现澜沧江流域的世俗化生活,将召树屯与孔雀公主爱情故事人性化地整合,傣族文学因而呈现出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一类审美体验。该故事亦是羽衣仙女原型经过跨语际跨文化的流变过程模塑成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宗教文化下的婚恋民俗审美情趣。

  关键词:傣族贝叶文学;《召树屯》;宗教世俗化;审美追求

 

  滇史两大跨越发展说

  杜玉亭

  (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汉武帝在云南置郡县,忽必烈平大理国建云南行省,是千年滇史的两大跨越。滇史两大跨越发展中有相互依存的三个特征:宏观跨越,外因关键性,边疆中国化。滇史特征中的两个学理问题是:宏观跨越与微观跨越的关系微妙,跨越发展的定义是个性级差跨越。

  关键词:滇史;跨越发展;两大跨越;宏观跨越;边疆中国化

 

来源/作者:《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