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时间:2021/5/17 9:28:39|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探索社会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规律。要深刻理解党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从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证关系中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历史逻辑与实践经验;要正确认识党史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从曲折性与前进性的辩证关系中理解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苦卓绝,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深刻理解党的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过程的集合体,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展现不同的阶段性;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都会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历史发展同时又具有连续性,劳动的实践特征决定了每个历史阶段间所具有的继承性,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是人类历史发展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纷繁复杂不可割舍的联系。历史也因此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不同阶段赋予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强国”的时代使命又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之中。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时代之问,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但是,对阶段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忽视各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性。“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革命的继续是建设,建设和改革是革命目标自然逻辑的延伸;虽然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等都不同于建设和改革,但完全不能割裂他们间的联系,要解决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需要回溯革命的源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辩证联系性的阐述就是唯物史观对党史阶段性和连续性关系的深刻诠释。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历史,是今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不是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改弦更张、推倒重来,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部自我完善。因此,在把握党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时,既要“追根溯源”,将其置于我们国家和民族乃至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各个阶段、事件的关联性及内在逻辑;也要“继往开来”,向着未来拓宽视野,将对党史的理解与现实的伟大实践和对未来的探索联系起来。
历史是一个整体,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是历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以“知道自己是谁”为“原点”,以“现在在哪里”为立足点,向前追溯“从哪里来”,向后延伸“将要去哪里”;通过“回看”梳理以往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因果的“比较”,为“远眺”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从方向上看,其趋势都是发展前进的。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又是充满曲折的。列宁认为“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社会发展规律为自己开辟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而新对旧的否定表现为肯定、否定,前进、倒退,波浪式推进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但要在前进性中把握曲折性。毛泽东同志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曲折中前进的奋斗史,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曾有过四次严重失误和四次纠错反正,期间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但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曲折性与前进性,善于从复杂多面的历史中把握历史的主流和主线、主题和本质,就必须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全面认识党的历史,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更要重点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如果只注意到历史的局部和支流、细节和碎片,只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探索,一方面,要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坚决纠正了错误,推进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的前进,这才是历史的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正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客观性、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一些重大时期和关键时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总结教训、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纠错能力,还来自于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的调查研究制度;以整党整风为主要形式的党内教育机制;以惩治腐败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纯洁机制;以党外监督为辅助的外部监督制度。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有力、是否有活力,不在于其会不会犯错,而在于是不是具有自我的纠错机制和能力。百年党史中曲折与前进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交上了一份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合格答卷。
三、充分把握党的历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统一的辩证运动这一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适用于一切时代和民族。但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历史规律生成并起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之中;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联系,造成了作为历史主体——人能动选择的广阔空间。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历史发展决不像一条僵死的直线,而是各民族多样发展所呈现出的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
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史;是一部立足于本民族舞台,继承中华各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是一部立足世界历史舞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形成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的发展史。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从时代和实践经验中进行理论概括并随着实践和时代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为世界提供了道路、模式,为人类进步贡献了中国的经验与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述深刻诠释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宏大历史叙事,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充分把握党的历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就必须要从纵向“历史”与横向“世界”两个层面上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特征,凸显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中国革命与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吸收、整合、改造或再改造,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进而使其表现为中国方式和中国特色。同样地,时代在变,传统文化可能有些方面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阐发出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基因,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其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立足时代特点,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贯通了时间和空间的历史维度,将现在的事与历史的逻辑与未来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将中国历史与人类发展历史连为一体,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既以微观角度分析个别、个性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更以宏观视角把握历史的时空维度,真正做到了古今中外,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执笔: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哲学所研究员 刘欣)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