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时间:2021/9/1 9:31:47|点击数: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中,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在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奋进,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几千年来,各民族在繁衍、迁徙、交流、融合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夯实文化融合和精神同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倡导互爱互助,密切民族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核心的价值理念。“仁”是一种由对父母、妻子、兄弟等亲近之人的爱,推己及人,扩展到去爱他人的伦理观。由这种源于血脉的自然情感出发,发展到社会关系中,去实现对尊长、朋友、同胞等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是对孝悌之心的升华与超越。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在长期共生的过程中,族群之间增进交往、不断磨合,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依存扶助,彼此成全、共同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仁爱互助的伦理观为各民族间的团结扶助、民族共同体的扩大、凝聚,以及逐渐结成紧密关系持续注入一种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以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周初就有“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凸显了人民在国家民族共同体中的基础性地位,道出了人民对国家民族共同体存亡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要建立在全体人民利益共享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之上。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成果也应该为五十六个民族所共享。中华大家庭里的各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诉求都是应当、且必须得到维护的,各民族的不断兴盛繁荣,都在为中华民族这列前行火车的提速提质添煤加油;换言之,各民族就好比挂钩在同一节火车头后的车厢,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才能获得前行的最大动能。中国共产党就是火车头,将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重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始终坚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前行方向,并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形成了集包容性、普惠性、益贫性、共生性、公平正义于一体的民生伦理体系。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三、崇尚和谐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国家。“和”是一种有差别的同一性,是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方面的和谐与平衡,体现的是多样化的统一。“和谐”思想蕴含着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在不同事物、关系中把握它们的共性,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持中贵和的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大家庭,历史上的各个少数民族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很少以独立的国家形式出现,而是以臣服于封建政权或与其他民族互通有无的形式融合在一起生活。自秦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大格局。从宏观上看,不同民族之间建立起一种互联共生的依存关系,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书写了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文化、培育了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将“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写入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在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权利的同时推广普通话,为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打下坚实基础。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不断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促进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发挥好讲仁爱互相关心、彼此扶助,重民生创造条件、携手致富,尚和合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伦理效应;不断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执笔: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哲学所副研究员 李雪)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