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任仕暄、王婷婷: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间:2023/6/26 16:14:39|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真正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创造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下,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将之体现在其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冷战思维阴霾不散,“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人类社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进民相亲、心相通,为团结协作奠定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表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多彩的,各国能够基于自身文明传承和实际国情走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血脉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未来,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作者:乐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WAN SPORT哲学所研究员 任仕暄;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婷婷)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